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澎湖記憶數位資料庫與檢索系統

  • :::
  • 網站導覽|
  • 檢索查詢|
  • 相關連結|
  • 回首頁
  • 系統介紹 系統介紹
  • 報紙 報紙
  • 期刊 期刊
    • 路與橋
    • 澎湖建設
    • 硓𥑮石季刊
    • 日本臺灣馬公會會刊
  • 影音 影音
    • 713山東流亡學生人物訪談
    • 國民記憶庫
  • 圖書 圖書
    • 澎湖家族譜
      • 家譜
      • 族譜
      • 宗譜
    • 澎湖島大觀
    • 澎湖縣鸞書
  • 系統介紹
  • 報紙
  • 期刊
    • 路與橋
    • 澎湖建設
    • 硓𥑮石季刊
    • 日本臺灣馬公會會刊
  • 影音
    • 713山東流亡學生人物訪談
    • 國民記憶庫
  • 圖書
    • 澎湖家族譜
      • 家譜
      • 族譜
      • 宗譜
    • 澎湖島大觀
    • 澎湖縣鸞書
  • 檢索查詢
    • 檢索查詢
    • 隱私權政策
    • 網站安全政策
  • 相關連結
  • 網站導覽
  • 1991年後
  • 1981-1990年
  • 1971-1980年
  • 1961-1970年
  • 1951-1960年
  • 1941-1950年
  • 1931-1940年
  • 1921-1930年
  • 1920年前
  • 不詳
澎湖縣鸞書
  • 出版單位
    北極殿聿新社寶善堂
  • 書名
    寶善金誥
  • 卷期數
    全一冊
  • 開著年代
    1984
  • 出版年
    1985
  • 出版地
    馬公富國印刷廠
  • 封面內容(摘要)
    寶善金誥
我要列印 放大預覽
 
000.jpg
下一頁
第0頁 / 共182頁
  • 內容詮釋
    歲次甲子年(1984)葭月北極殿聿新社寶善堂著造《寶善金誥》,合為一冊。乙丑年(1985)完竣,同年11月富國印刷廠出版。《寶善金誥》詳細的記載了寶善堂發展的歷史:
    〈寶善堂沿革〉
    溯自前清咸豐三年癸丑(民前五十九年)本澎一新社初創沙盤木筆,揮鸞闡教,為全臺鸞務開基,於光緒十七年辛卯(民前二十一年)六月,首著全臺第一部善書「覺悟選新」開始,自設神道設教大興,流傳全省各地,繼設善堂如雨後春筍。至光緒廿七年辛丑(民前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本東甲北極殿真武大帝曾駕到一新社降鸞訓示鄉規三字文,斯時諸鄉老聆訓,至深感激,遵囑將鸞文恭錄一木匾,懸掛廟内公閱,如覺夢晨鐘,甚醒人心目。
    而本甲自昔舉人秀才輩出,凤稱文風之地,經常有儒士咸集廟内,以文會友,目睹當時,社會風氣不佳,人心不古,聖教凌夷,傷心觸目,感慨繫之,乃由甲内文人郭健秋、郭遠、蕭南亭、陈采丹、洪壬水、陳焕彩、廖勝卿、黄有福、高恭、郭生財、郭生仁、郭生和等倡議在廟内崇奉聖真恩主,欲憑鸞教,勸化人心,挽回世道,冀消末劫。遂於民國十二年癸亥三月廿一日新開設聿新社寶善堂,蓋取甲民將聿振士氣,力挽頹風,冀世宇一新,人人能知向化,珍重楚書之旨,惟善以為寶之意也。
    斯時陳采丹係甲内一塾師,原是一新社老鸞手,為人忠厚,篤信聖佛,日間即在書塾教授生徒,夜間就來此任正鸞,於是年癸亥葭月初八日起,首著第一集善書,顏曰「寶善靈搓」,分別格、致、誠、正 、修、齊、治、平八卷。采丹師除揮鸞以外,又致力代天宣化,勸人不倦,其善心誠堪嘉許。另有黄火壽、林泮、黄東來等,亦來幫鸞著造,完成此書,於民國十三年甲子五月初四日告竣。惜因當时正值日據時代,在市區内鸞務不能自由進行,加以民心競向維新生活,對道德文章,逐漸冷落,因此鸞堂停頓四十年之久。其間采丹師常到西衛福善堂宣講,素與余稱為忘年之交,且對乩鸞一事,志同道合,每對余嘆說,他處善堂,若著書一集,必有二集、三集之續著,可惜甲内老前輩文人多已作古,迄今數十年間,後起無人可繼扶鸞著書,耿耿在念,囑余日後如有機會,請代為鼎力、贊襄美舉云云。
    及至民國五十二年癸卯十月初一日,甲内善士陳順義、蘇福氣、郭生仁、郭生和、林深嶼等,有心世道,再糾集諸同志,發出復興寶善堂之舉並洽請於余,余也怦然心動,憶起采丹師生前之囑託,遂慨然許諾,即率吾福善堂十二名善友,前來贊襄鸞務,著造第二集新書「寶善靈丹」分列修、其、天、爵四卷,同時甲民蘇明新亦就新鸞手,同心協力著造,於翌年甲辰三月十二日迅速完成,付梓頒傳全省各地,以其内容詩詞歌賦述文齊備,案證新奇,足為宣講實際資料,甚博雅評,紛紛來信索取,因此受各方鼓勵,同年十月,再著第三集「寶善靈鐘」, 分列勤、宣、令、德四册,於民國五十四年乙巳二月二十七日告竣,幸諸生各具一片熱誠,余興未盡,復於民國五十七年戊申三月,續著第四集「寶善靈芝」,分列孝、悌、忠、信四本,至民國五十八年己酉月告竣。自此以後,善信生僅按期到堂参拜誦經而已。
    光陰荏苒,轉瞬又過十數載,於民國七十一年壬戌秋,再由陳順義、林東甲、李度日、曾思本、蘇明棟等人提議振興鸞務,請旨繼著第五集「寶善靈津」一書,仍分列四卷,合訂一冊。民國七十三年甲子十一月十五日再請旨著造第六集「寶善金誥」一書,兹幸新書告竣,神人同慶。
    竊念本堂自癸亥年開設,迄今整整六十一年之歷史,仰藉神靈顯化,默佑社運亨通,甲民安泰,惟願善信諸生,謹遵寶善堂宗旨,修身養性,正己化人,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個個踴躍效勞,匡扶聖教,俾鸞化淵源,永繼於千秋不替,庶無負列聖諸真一片救世之婆心也。
    民國七十四年歲次乙丑年月穀旦
    沐恩鸞下校正生吳克文謹誌
    (一)著造寶善金誥列聖尊號恭錄序次如左
    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天尊 關
    南宮孚佑帝祖妙道天尊 呂
    太醫院慈濟真君博施天尊 許
    正主席本殿真武大帝 張
    副主席本殿準提菩薩 劉
    正監壇兼訓督鸞務本殿玄天二帝 蘇
    副監壇兼主功過司本殿玄天三帝 文
    專務督察宣講事宜本殿玄天四帝 江
    正馳聘本殿溫府王爺 周
    護駕南天翊漢大天尊本殿代天巡狩大千歲 李
    輔佐正主席駕前尊神本殿代天巡狩二千歲 吳
    輔佐正主席駕前尊神本殿代天巡狩三千歲 趙
    輔助督導鸞務司禮迎送尊神本殿代天巡狩大廳爺
    輔助督導鸞務司禮迎送尊神本殿代天巡狩廠官爺
    副馳聘本殿中壇元帥 葉
    通報司本殿中壇元帥 吳
    察理誦經事宜本殿觀音大士 陳
    內把門司本殿右部將 李
    外把門司本殿左部將 施
    司禮神本殿福德正神 王
    參贊鸞務本殿九天玄女娘娘
    本殿鸞務奉派執事臚列於左
    正總董事兼綜理鸞務 曾思本
    副總董事兼奉茶迎送 李度日
    聿新社社長兼督理堂務 林東甲
    聿新社副社長兼理賬生兼錄鸞生 陳紹烈
    正堂主兼錄鸞生 陳順義
    副堂主兼唱鸞生 曾思源
    鸞務顧問 曾允達
    監壇生兼法務 曾思雄
    總校正 吳藻卿
    正鸞生 王輝煌 范傳家
    正鸞生兼錄鸞生 高順得
    正鸞生 王順興 黃永臨 林江上
    錄鸞兼傳鸞生兼謄錄生 蘇明棟
    錄鸞生 鄭肯倚 許廼敦
    唱鸞生 高政光 胡來勝
    宣講生兼唱鸞生 葉有孝
    唱鸞兼副鸞生 林登峰
    唱鸞生兼副鸞生 高自得
    助唱生 林自榮 胡文輝
    副鸞生 高金木 藍長禮 高金聰
    宣講生 高慶芳 吳清傳 藍輝雄
    司香兼迎送生 陳來榮 洪應茂 藍長發 蘇媽成 謝光烈 楊守仁
    謄錄生 陳如流 王神三 郭昇騰
    效勞生 郭自修 藍振鉖 王明虎 王明水 洪佛座 郭自求 黃信義 蘇士輝 蘇淳仁
    高銘輝 郭振武 王榮 王文孝 林水清 陳瑞靄 陳光燦 郭梧桐 王晚來
    王正吉 許龍雄 蘇士基 蘇成服 陳崑琦 顏石興 黃輝煌 許石琨 陳有命 蘇振興 歐孟鈞 張清柳 許逎煌 高清玉 蔡文亮 楊長齡 薛光華 蘇清雨 蘇振聲 蘇文慶 楊國禎 盧朝煌 楊哲夫 蘇明新 黃科範 王安 林興發
    劉清心 許清六 紀安東 陳武男 王連 顏人和 陳丁家 胡佛爐 陳伊邦 陳新居 徐明火 張全 張德勝 張錦 黃寶順 高梅魁 許迺彬 許丕樟 洪瑞崑 洪戊己 陳志峰 林明賢 林光彩 林光榮 黃仲謀 高桂坤 鄭朱文楊國祥 朱立金 洪得喜 洪光榮 楊守仁 陳金條 莊光參 藍正次 歐清政
    許天來
    信女
    正總理 許楊綉月
    副總理 陳丁金菊 郭吳牡丹
    仁組組首 郭吳牡丹
    仁組副組首 劉花如
    司香效勞生 劉郭葭依 洪黃清香 黃玉黍 謝林採微 高郭冬 鄭洪秋菊 呂秀嬌
    郭高金 高葉金葉 陳高金粧 許郭綉花 洪丁秀梅 陳葡萄 陳錦雪
    紀陳娘 薛玉真 陳玉雀 林芬 林歐遂 楊高翠霞 蘇玉鸞 陳吳綉琴
    王黃綿雀
    效勞生 顏曾雪美 曾雪鳳 趙陳玉 陳林浮 許美罪 鄭余牡丹 楊玉枝 范綉碧
    蘇陳春 鮑林貝 顏高宜室 楊呂伸 蕭素津 張秋緞 李顏耳 許張芬
    黃呂弄 張章皖英 楊李雪 朱娟
    蘇蕭素珍 陳蘇春玉 蘇楊玉秀 高宜室 范愛市
    鄭美玉 陳美惠 蘇春美 蘇寶珠 陳月霞 楊玉珍 陳朱絹 楊陳茶
    林蔡珠 許雀 高陳盞 鄭明玉 陳林浮 蔡榮珠 楊陳妹 陳秋月
    義組組首 黃葉秋月
    義組副組首 黃顏復
    司香效勞生 林李幼 蘇歐桔子 陳惜 王陳絲 蘇歐金英 楊菊 呂許牡丹 蔡邱言許愛銀 劉李招 陳辛預 葉吳來春 張高玉蘭 陳黃秋 陳罔留
    陳蘇冬瓜 陳歐阿樹 林蘇美真 蔡月女 高罔快 蘇廖留 許陳金斗
    吳心然
    禮組組首 吳呂秋美
    禮組副組首 楊陳省
    司香效勞生 張吳秋寶 陳石遠 蔡許杏 陳吳註 王張秀梅 楊釵 藍洪秀蘭
    林楊蓮葉 王楊寶治 李彩蓮 黃蔡味 高翁春香 葉黃罔鸞 許陳引 蔡李碧蓮
    智組組首 許楊綉月
    智組副組首 呂陳美
    司香效勞生 薛陳嬌 葉陳爾 張灼華 黃吳麗芬 王陳碧吟 莊吳照惠 莊晴晴
    陳黃秋 謝陳秋玉 王陳秀鳳
    效勞生 高月裡 高絳雪 高莊卯 林洪榮春 張錦 葉瑞珠 趙洪彩雪 葉瑞珠
    信組組首 黃林春惠
    信組副組首 范素娥
    司香效勞生 藍洪春 陳金鈴 曾素麟 張清霞 高葉金針 高許雀 陳顏明月
    效勞生 謝賽姬 洪謝蕰玉 陳霜女 歐吳月英 劉連理 陳張枝 蘇林日月 蘇寶來
    翁春梅

2012©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版權所有|
隱私權政策|
網站安全政策|
地址:88048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交通地圖|
電話:06-9261141|
傳真:06-9276602
請用Edge、Chrome或firefox及1024*768解析度瀏覽本網頁|
您是第 2127669 位瀏覽者|
更新日期: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