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鸞書
-
出版單位海靈殿集鸞社兼善堂
-
書名玉勅覺醒迷津
-
卷期數卷一仁部
-
開著年代1964
-
出版年1965
-
出版地馬公南甲
-
封面內容(摘要)玉勅覺醒迷津


封面 / 共93頁
內容詮釋:
歲次甲辰年(1964),海靈殿集鸞社兼善堂諸鸞生重啟鸞堂著書,書成《玉勅覺醒迷津》,共分四卷。《玉勅覺醒迷津》於乙巳年(1965)花月出版,梅月二版(桂月出版),臘月三版(丙午年出版),丁未年梅月發行至第四版。《玉勅覺醒迷津》之所以能宜在重印刊版,時任鸞堂校正生高宗萬於三版發行時,記錄其梗概。「
玉勅覺醒迷津重序並附兼善堂沿革漏補」:
慨自歐風西至,美雨東來,騰湧潮流,滄桑變化。習異學者,自詡文明;守聖學者,貽譏頑固。思想惡化,趨向岐途;奸淫猖炙,劫奪朋興。無惑乎,世風不古,而道德淪亡。人倫有乖,而心術敗壞。諸真難得救止,列聖不能挽回。我 玉皇大天尊慈祥在抱,惻怛本心,思為補救人心計,且為異學爭鳴防,為聖學重興冀。無非欲寰宇,痛改春秋澆漓之俗,返夫虞舜純樸之風。特勅旨派令南天關聖主與金闕蘇吕二内相等為正副主教及助教,下界南瞻部洲澎湖縣馬公市内南甲海靈殿兼善堂,揮鸞闡教。並敕命天曹諸尊、地府神祇、三山五岳聖神仙佛,蒞堂編著詩詞歌賦,綱常倫紀,從德勸文格語果報,善惡案證等,顏曰覺醒迷津。分卷仁義禮智四册成一部,定甲辰年陽月十五日戌刻啟著,至乙巳年端月望日完竣,切勿期延。
但此次玉旨降,命金闕内相蘇負責,本神實受命之有嘆,乃賜旨著造與請旨著造大不同,却之不恭。因此吾神等抱定心志,負承此重大使命,幸得南天副部唐帝君任此次賜旨著造正主席,同諸生共甘共苦進行,竟能提前以月半期間完著,則詩詞歌赋,五倫三綱、八字四維、三從四德,勸文格言、因果報應案 證,諸體昭然俱備。其旨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有綱领,仁義禮智信不容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所同。從父夫子婦德言容工,宜重守諸要道,闡述尤明正,不負天帝痌瘝在抱,賜旨著造之鴻恩。而吾神等得完成使命,差堪喜慰。於甲辰年臘月十一日,叨四蒙玉詔下凡頒賜獎賞本神顯德天尊,蒙賜調昇内閣任職,加升五級(文武兼執掌功過升降之權)。正主席唐帝君蒙賜晋昇南天副部高明天尊加升五級,監理鸞務趙帝蒙賜調昇南天副部加升三級。幸宗萬生堅心辛苦總正編輯校印,能得二個月間印成,花月二十日繳旨,又達成使命,俾 神人等一齊慶幸。
想天下開設鸞堂林立,未曾有敏捷之事,此金編一行世,幾遍台澎四方各善堂為參考。不料大家歡迎代天宣化,且多函索再寄,但不上一月間,赠送已殆盡。而在七月,有考古隊研究員劉教授聞知來澎訪問兼善堂,適有能守、祈明、宗萬幾人在場,二小時久,談論神机顯赫善册,他索送研究院、台灣大學圖書舘為參考云云。宗萬即答曰:甚妙!現無存庫,幸有顏傑善士,慨自備工資,委託鄙人專責翻印第二版,若印好如命贈送。迨至桂月廿日,此書繳旨後,而財旺帮辨分送中央研究院、國立台灣大學、台北省立圖書館登錄在案,及送東瀛各善堂宣講。又不幾日亦赠送殆盡,可見藉以救弊而補偏其俾益於世人夫淺鲜哉。却可惜不足,未能家喻户曉。
果在十二月間,新聞揭報,上峯發令命大中小各校傳教聖學道德綱常倫紀之課題,無非欲寰宇返夫上古純樸之風,勿踏末世澆漓之俗.亦有二三大專學生有知,函索為資料。此書之靈歟,故能守、宗萬生有感相商再印較好。一日將此善書初次版,靈驗効果如何報告與諸善信知悉,善信各自踴躍樂捐翻印。而宗萬生再竭力漏補校印,此三版定在丙午桐月再行世,想必大家善士仍歡迎爭閱無疑,多多感化,謹重五倫八德、五常四維、三從四德、果報案文、勸戒律詩等為力行,將平等自由種種怪誕之陋習,多少前滌盡凈,同登覺 路,共出迷津。世道雍熙,天地交泰;萬方寧謐,四海清平;豈不美哉?但此書能月半完著,而二個月間校編印成,其傖促不無些少疎漏誤字,祈閱讀者,惠垂察諒,則神人等不勝榮幸。
本書另有提及同治11年(1872)壬申12月,澎海防通判程邦基夫人忽染異疾,病甚危篤,程通判受人紹介到海靈廟懇求蘇府王爺賜藥,蘇王爺即配幾味藥方,但臺澎俱無。王爺再暗中指點僱船往廈門,果巧遇一老人採藥在路中販售,立刻買得藥材回澎,往來順風只二十四小時,煎服之,危症頓時病癒。程邦基夫婦感念之餘,乃增築廟前四埵亭以壯觀瞻,並贈「靈資清晏」匾。
同治11年,澎湖通判乃鐃廷錫而非程邦基,程邦基任澎湖通判在光緒11年7月至12年4月;光緒13年3月再代理之,同年程邦基轉任職恆春,繼任者李春榮,13年6月署。目前存放於海靈殿的「靈資清晏」匾,上款:「同治十一年壬申臘月吉旦,銘謝蘇恩主大聖手;下款:澎湖海防通判程邦基敬叩。」程邦基稱蘇恩主為大聖手,可見蘇府王爺於當時確實有醫療救人之靈驗。然此匾落餘款於同治11年,明顯與程邦基任期不符。此匾落款的年代是否經過改造?導致錯誤發生,需科學的檢驗。除了「靈資清晏」匾,當年四埵亭石柱尚有一聯,「海與無塵王道永綏千載殿 靈機有赫神功普照萬家春」以記其事。
著造《玉勅覺醒迷津》諸神聖職務如左
揮鸞主教督造覺醒迷津南天文衡聖帝關
揮鸞副主教輔造覺醒迷津金闕內相顯德天尊蘇
揮鸞協助教協造覺醒迷津金闕内相孚佑帝君呂
著造正主席南天副部高明帝君唐
著造副主席代天府三十三天督巡劉
著造副主席幽冥教主仁慈菩薩楊
著造施方濟世代天府顯德尊王蘇
著造助理濟世代天府鎮殿大王白
著造正馳騁代天府代天巡狩大千歲黃
著造正馳騁代天府代天巡狩二千歲李
著造正馳騁代天府代天巡狩三千歲高
著造各縣馳騁南天靈侯太子關
著造各縣馳騁南天駕前將軍張
著造監理鸞務本堂掌任文衡聖帝趙
著造守壇本殿中壇元帥方
各生職務如左.
堂主兼總理堂務陳祥
副堂主兼督理内外堂務陳廖昌
副堂主兼督理濟世陳祈明
總校正生兼督唱繕寫專辦編輯校印高宗萬
内堂主務兼督理鸞務生鄭能守
内堂施方濟世主務生許榮月
謄錄兼督錄生廖學章
助理謄錄兼督鸞生兼帳目陳財旺
繕寫錄兼付梓生蔡明傑
外堂主務兼誦經生李加祿
外堂副主務生洪榜
助理外堂主務兼誦經生莊位正
甲組正鸞生兼誦經生葉崑山 劉振有
乙組正鸞生兼誦經生王自福 莊金發
丙組正鸞生兼誦經生高丁和 許輝星
甲組唱鸞生兼誦經生王清河
甲組副鸞兼唱鸞生張榮寶
乙組副鸞兼唱鸞生盧春長
丙組副鸞兼唱鸞生兼繕錄許輝煌
甲組錄鸞兼助唱生兼繕錄林充閱
乙組錄鸞兼助唱生兼繕錄高麗水
丙組錄鸞兼助唱生洪明山
助理内堂施方濟世兼請鸞生項樑
助理繕錄兼効勞生陳秋欽
助錄生張聯篪
内外堂通報兼請鸞生王金木 曾俊金
請鸞兼誦經生蔡全謨
迎送兼誦經生陳有義
迎送兼効勞生王福全 洪住 江圖 吳振興
迎送兼誦經生蔡自良
伺茶兼誦經生許榮圖
伺茶兼效勞生林福全
迎送兼誦經生廖睿智 項茂林 葉保金
迎送兼効勞生吕崇 陳周合
内外整潔兼迎送生王慈本
効勞兼誦經生許叔齊 楊宏忠
伺香兼誦經生李戊子
迎送兼誦經生楊庚寅 楊天來 周敏雄
迎送兼効勞生林細猛 吳長安 鄭碼 陳順德 許滋融 鄭永吉
其餘(略)
玉勅覺醒迷津重序並附兼善堂沿革漏補」:
慨自歐風西至,美雨東來,騰湧潮流,滄桑變化。習異學者,自詡文明;守聖學者,貽譏頑固。思想惡化,趨向岐途;奸淫猖炙,劫奪朋興。無惑乎,世風不古,而道德淪亡。人倫有乖,而心術敗壞。諸真難得救止,列聖不能挽回。我 玉皇大天尊慈祥在抱,惻怛本心,思為補救人心計,且為異學爭鳴防,為聖學重興冀。無非欲寰宇,痛改春秋澆漓之俗,返夫虞舜純樸之風。特勅旨派令南天關聖主與金闕蘇吕二内相等為正副主教及助教,下界南瞻部洲澎湖縣馬公市内南甲海靈殿兼善堂,揮鸞闡教。並敕命天曹諸尊、地府神祇、三山五岳聖神仙佛,蒞堂編著詩詞歌賦,綱常倫紀,從德勸文格語果報,善惡案證等,顏曰覺醒迷津。分卷仁義禮智四册成一部,定甲辰年陽月十五日戌刻啟著,至乙巳年端月望日完竣,切勿期延。
但此次玉旨降,命金闕内相蘇負責,本神實受命之有嘆,乃賜旨著造與請旨著造大不同,却之不恭。因此吾神等抱定心志,負承此重大使命,幸得南天副部唐帝君任此次賜旨著造正主席,同諸生共甘共苦進行,竟能提前以月半期間完著,則詩詞歌赋,五倫三綱、八字四維、三從四德,勸文格言、因果報應案 證,諸體昭然俱備。其旨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有綱领,仁義禮智信不容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所同。從父夫子婦德言容工,宜重守諸要道,闡述尤明正,不負天帝痌瘝在抱,賜旨著造之鴻恩。而吾神等得完成使命,差堪喜慰。於甲辰年臘月十一日,叨四蒙玉詔下凡頒賜獎賞本神顯德天尊,蒙賜調昇内閣任職,加升五級(文武兼執掌功過升降之權)。正主席唐帝君蒙賜晋昇南天副部高明天尊加升五級,監理鸞務趙帝蒙賜調昇南天副部加升三級。幸宗萬生堅心辛苦總正編輯校印,能得二個月間印成,花月二十日繳旨,又達成使命,俾 神人等一齊慶幸。
想天下開設鸞堂林立,未曾有敏捷之事,此金編一行世,幾遍台澎四方各善堂為參考。不料大家歡迎代天宣化,且多函索再寄,但不上一月間,赠送已殆盡。而在七月,有考古隊研究員劉教授聞知來澎訪問兼善堂,適有能守、祈明、宗萬幾人在場,二小時久,談論神机顯赫善册,他索送研究院、台灣大學圖書舘為參考云云。宗萬即答曰:甚妙!現無存庫,幸有顏傑善士,慨自備工資,委託鄙人專責翻印第二版,若印好如命贈送。迨至桂月廿日,此書繳旨後,而財旺帮辨分送中央研究院、國立台灣大學、台北省立圖書館登錄在案,及送東瀛各善堂宣講。又不幾日亦赠送殆盡,可見藉以救弊而補偏其俾益於世人夫淺鲜哉。却可惜不足,未能家喻户曉。
果在十二月間,新聞揭報,上峯發令命大中小各校傳教聖學道德綱常倫紀之課題,無非欲寰宇返夫上古純樸之風,勿踏末世澆漓之俗.亦有二三大專學生有知,函索為資料。此書之靈歟,故能守、宗萬生有感相商再印較好。一日將此善書初次版,靈驗効果如何報告與諸善信知悉,善信各自踴躍樂捐翻印。而宗萬生再竭力漏補校印,此三版定在丙午桐月再行世,想必大家善士仍歡迎爭閱無疑,多多感化,謹重五倫八德、五常四維、三從四德、果報案文、勸戒律詩等為力行,將平等自由種種怪誕之陋習,多少前滌盡凈,同登覺 路,共出迷津。世道雍熙,天地交泰;萬方寧謐,四海清平;豈不美哉?但此書能月半完著,而二個月間校編印成,其傖促不無些少疎漏誤字,祈閱讀者,惠垂察諒,則神人等不勝榮幸。
本書另有提及同治11年(1872)壬申12月,澎海防通判程邦基夫人忽染異疾,病甚危篤,程通判受人紹介到海靈廟懇求蘇府王爺賜藥,蘇王爺即配幾味藥方,但臺澎俱無。王爺再暗中指點僱船往廈門,果巧遇一老人採藥在路中販售,立刻買得藥材回澎,往來順風只二十四小時,煎服之,危症頓時病癒。程邦基夫婦感念之餘,乃增築廟前四埵亭以壯觀瞻,並贈「靈資清晏」匾。
同治11年,澎湖通判乃鐃廷錫而非程邦基,程邦基任澎湖通判在光緒11年7月至12年4月;光緒13年3月再代理之,同年程邦基轉任職恆春,繼任者李春榮,13年6月署。目前存放於海靈殿的「靈資清晏」匾,上款:「同治十一年壬申臘月吉旦,銘謝蘇恩主大聖手;下款:澎湖海防通判程邦基敬叩。」程邦基稱蘇恩主為大聖手,可見蘇府王爺於當時確實有醫療救人之靈驗。然此匾落餘款於同治11年,明顯與程邦基任期不符。此匾落款的年代是否經過改造?導致錯誤發生,需科學的檢驗。除了「靈資清晏」匾,當年四埵亭石柱尚有一聯,「海與無塵王道永綏千載殿 靈機有赫神功普照萬家春」以記其事。
著造《玉勅覺醒迷津》諸神聖職務如左
揮鸞主教督造覺醒迷津南天文衡聖帝關
揮鸞副主教輔造覺醒迷津金闕內相顯德天尊蘇
揮鸞協助教協造覺醒迷津金闕内相孚佑帝君呂
著造正主席南天副部高明帝君唐
著造副主席代天府三十三天督巡劉
著造副主席幽冥教主仁慈菩薩楊
著造施方濟世代天府顯德尊王蘇
著造助理濟世代天府鎮殿大王白
著造正馳騁代天府代天巡狩大千歲黃
著造正馳騁代天府代天巡狩二千歲李
著造正馳騁代天府代天巡狩三千歲高
著造各縣馳騁南天靈侯太子關
著造各縣馳騁南天駕前將軍張
著造監理鸞務本堂掌任文衡聖帝趙
著造守壇本殿中壇元帥方
各生職務如左.
堂主兼總理堂務陳祥
副堂主兼督理内外堂務陳廖昌
副堂主兼督理濟世陳祈明
總校正生兼督唱繕寫專辦編輯校印高宗萬
内堂主務兼督理鸞務生鄭能守
内堂施方濟世主務生許榮月
謄錄兼督錄生廖學章
助理謄錄兼督鸞生兼帳目陳財旺
繕寫錄兼付梓生蔡明傑
外堂主務兼誦經生李加祿
外堂副主務生洪榜
助理外堂主務兼誦經生莊位正
甲組正鸞生兼誦經生葉崑山 劉振有
乙組正鸞生兼誦經生王自福 莊金發
丙組正鸞生兼誦經生高丁和 許輝星
甲組唱鸞生兼誦經生王清河
甲組副鸞兼唱鸞生張榮寶
乙組副鸞兼唱鸞生盧春長
丙組副鸞兼唱鸞生兼繕錄許輝煌
甲組錄鸞兼助唱生兼繕錄林充閱
乙組錄鸞兼助唱生兼繕錄高麗水
丙組錄鸞兼助唱生洪明山
助理内堂施方濟世兼請鸞生項樑
助理繕錄兼効勞生陳秋欽
助錄生張聯篪
内外堂通報兼請鸞生王金木 曾俊金
請鸞兼誦經生蔡全謨
迎送兼誦經生陳有義
迎送兼効勞生王福全 洪住 江圖 吳振興
迎送兼誦經生蔡自良
伺茶兼誦經生許榮圖
伺茶兼效勞生林福全
迎送兼誦經生廖睿智 項茂林 葉保金
迎送兼効勞生吕崇 陳周合
内外整潔兼迎送生王慈本
効勞兼誦經生許叔齊 楊宏忠
伺香兼誦經生李戊子
迎送兼誦經生楊庚寅 楊天來 周敏雄
迎送兼効勞生林細猛 吳長安 鄭碼 陳順德 許滋融 鄭永吉
其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