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鸞書
-
出版單位西衛妙新社福善堂
-
書名濟渡新鐘
-
卷期數卷一明部
-
開著年代1945
-
出版年1946
-
出版地馬公西衛里
-
封面內容(摘要)濟渡新鐘
封面 / 共64頁
內容詮釋:
三.濟渡新鐘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總督府為使台人亦具有日本國民之愛國情操和犧牲精神,積極展開皇民化運動。昭和15年(1940)2月11日日本政府公佈改姓名規則,在時勢的壓迫與官廳的慫恿下,吳家於昭和17年(1942)也順應潮流改成日本姓名。 吳萬益的日名為安田麗生、吳萬益之孫吳克文為安田文雄。以安田為姓,是祖籍地同安之「安」字及開澎祖吳田之「田」字所組合而成,以示飲水思源不忘本。 此時,吳克文赴高雄就讀高雄中學。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透過各種政策限制台灣民間信仰。極妙社新善堂自昭和16年(1941)年6月新任觀音佛祖降筆以後,鸞堂的活動也在時局的壓迫停止活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透過廣播,發布終止戰爭之詔書。8月21日吳克文由高雄返澎,乃與祖父吳萬益著手籌備開設鸞堂事宜。9月2日,吳萬益委由吳秀東招集薛中玉等八人學鸞,吳克文任正鸞手。9月15日吳克文學鸞成功,開始施方濟世。 10月20日南天恩主降筆賜號妙新社福善堂,23日正式開堂著造《濟渡新鐘》。妙新社福善堂是極妙社新善堂的復興,吳氏祖孫二人一為福善堂的堂主,一為正鸞手,「功勳」自不在話下。玉帝降旨除了褒揚祖孫二外,連開澎祖吳田之祖父-吳烈經也因吳萬益與吳克文祖孫二人開設鸞堂有功在籍,而為冊封為西瀛之城隍,並擔任《濟渡新鐘》之鑒造總主宰之職。1946年3月9日福善堂第一部鸞書《濟渡新鐘》告峻,書成六卷。 3月15日福善堂聘請昔日一新社樂善堂與聿新社寶善堂正鸞手陳采丹、高子南來西衛宸威殿前宣講勸善。爾後福善堂並明訂每月的初1、初2、初3,11、12、13,21、22、23由吳萬益與吳克文祖孫二人在宸威殿廟前主持宣講,李克順、薛中玉佐之,延續日治時期吳家在地方上宣講勸善的傳統。
郭丕源原名郭生財,其父親為郭健秋,《澎湖縣志人物志》有傳。媽宮東甲於清代出過兩位舉人,鄭步蟾及郭鶚翔。東甲北極殿的楹聯「東方呈秀氣 甲第起文人」,正是東甲文風鼎盛的自我肯定。其中,郭鶚翔與郭健秋(鶚騰)即為兄弟。郭健秋也曾參與一新社之鸞務,郭生財家學淵源,詩詞書法均有可觀之處。其子郭自得日治時期為澎湖廳雇員,二次戰後為澎湖救濟院院長。二次大戰結束,澎湖廳長大田政作再被遣送回國前夕將一只瓷香爐贈與郭自得。郭自得之父郭生財撰有一詩誦其德政:「大賢蒞任喜鳴琴,田父紳商但仰欽;政化經年躬盡瘁,作霖廳長愛至深。」郭丕源為《濟渡新鐘》的校正生,〈卷一〉載有郭丕源親筆之讚頌:
濟川有具兮舟楫同倫 渡登陷溺兮免世沉淪
新開覺路兮援出迷津 鐘鼓時喧兮唤醒頑民
福田廣種兮立德修身 善事同行兮友遍鄉鄰
著作金篇兮美具寶珍 造就慈航兮全賴聖真
(一)著造《濟渡新鐘》諸神職務如下:
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大天尊關
太醫院慈濟真君傳施天尊許
正主席宸威殿真武大帝掌任張
副主席吳家觀音佛祖掌任蔡
總主宰本境主城隍靈應侯吳
新書兼協理鸞務本廟文衡聖帝掌任姚
督鸞務兼施方濟世慈濟真君掌任葉
巡察堂內外兼監理壇務池府元帥掌任蘇
正馳騁池府王爺掌任何
副馳騁吳家文衡聖帝掌任陳
掌理功過句哪吒太子掌任蔣
內外供役正司禮神本廟福德正神掌任曹
走堂使者吳家福德正神掌任方
把門司執旗劍二童子掌任紀 許。
(二)《濟渡新鐘》諸執事務如下:
正堂主總理堂務兼宣講生吳麗生
副堂主掌理買辦兼迎送生吳秀東
副理堂務督唱兼宣講生薛中玉
佐理堂務傳鸞兼宣講生李克順
校正生郭丕源
誦經兼迎送生王成林
正鸞協理堂務兼司講生吳子章
錄鸞生李振鼓號
錄鸞謄錄兼宣講生王錦吉
唱鸞生薛如錦 薛長明
佐唱兼傳鸞幫理副鸞生薛如福 吳耀彬
副鸞兼傳鸞生王重器 陳享榮、副鸞生吳如意 王修明 吳長榮
參校備用生陳采丹 曾達材
謄錄生陳耀星
請鸞兼司香生馬成駒 王從龍 陳守提
司香生王修林 張楊場 王修己
幫理唱鸞生王啟榮 藍成澎
傳鸞効用生陳遙吟
請鸞効勞兼司香生王如淵 王文彬
請鸞兼効勞副鸞生藍長祿 王啟城
請鸞効勞生曾靜肅
外堂宣講生高子南 陳步墀
外堂侯用生鄭修安 吳鼓綗 陳達三 高純元 王國樑 王正言 王成名 王對揚 陳維嵩 吳和平 高自逞 王承基 王有財 李吳氏却 施張氏富 吳呂氏恩妙 吳施氏省 吳李氏兔 李吳氏初 吳李氏紫 吳氏桂桃 王陳氏荳 王吳氏玉 吳氏桂蘭 李鄭氏秋來 高林氏二女 王氏寶桂 王許氏蓮葉 張氏素密 郭氏素香 郭氏素金 吳氏秋色 王氏懇 蕭氏音 陳氏閣
(三) 《濟渡新鐘》的捐助印刷者
二次大戰方結束,民生凋敝、經濟倒退,《濟渡新鐘》完卷出版時,卻獲得諸多名人的贊助支持,反映了吳麗生日治時期在商場與文化界所建立的人脈。包括馬公黃文西(三部)、郭青巖(二部)、西嶼黃格(二部);紀經才、蔡獎、蔡陣、周物格、高雄李漢川各捐獻三百元;鄭大洽捐獻一百五十元等。
就地域而言,除了馬公、西衛、紅木埕之外,尚有文澳、西嶼、鼎灣、風櫃、良文港、珠(豬)母水、東衛、港仔(尾)以及高雄等地人氏的支持。茲將《濟渡新鐘》的捐助印刷者臚列如下:
本堂吳麗生伍部
本堂葉拱明 馬公黃文西以上各三部
本堂李克順 本堂吳有德 本堂吳清華 馬公郭青巖 馬公謝地流 文澳林全仁馬公林旺 西嶼黃格以上各二部
本堂吳秀東 本堂薛中玉 本堂高天來 本堂王國樑 本堂王成林 本堂吳子章本堂李吳卻 本堂葉俊松以上各壹部
馬公洪秀河 馬公郭丕純 馬公郭丕源 馬公郭丕平 馬公紀經才 馬公林澄清 馬公藍鋠鉖 馬公藍鋠西 馬公黃溪河 馬公陳有福 馬公陳慈和 馬公劉武略 馬公鮑再生 馬公蔡獎 馬公蔡陣 馬公顏恭 馬公林楊氏春 馬公高翁氏味 馬公陳氏雪玉 馬公李相 本社郭鈞 本社吳存 馬公鄭陳氏愛 本社高自騰 本社高自教 本社吳硞 陳氏爾 珠母水許清 高雄李漢川 紅木埕蘇清宇 良文劉進利 風櫃顏耀尊 鼎灣周物格 鼎灣洪托 文澳陳瑞柳 以上各參百元
本堂王修林 本堂王從龍 本堂王先宿 本堂李氏紫 馬公許額 馬公陳扱 馬公吳鼓綱 馬公鄭肯徹 馬公鄭氏玉美 馬公林錦村以上各弍百元
本堂王成駒 本堂藍成澎 本堂陳手提 本堂王修己 本堂吳長泰 本堂李振鼓 本堂吳耀彭 本堂王如淵 本堂呂恩妙 本堂吳陳氏省 本堂陳達三 本堂吳捷報 東衛呂石權 本社吳李氏兔 本社李吳氏初 馬公周永昌 馬公邱世昌 馬公保元堂 馬公朱耀 馬公周德 馬公高文理 馬公陳賜福 馬公江明遠 馬公陳氏菊 馬公呂氏枝 馬公鄭朱傳 馬公鄭大洽 馬公劉福順 馬公林黃甲 馬公胡錦釵 本社吳氏葱 紅木埕高成以上各壹百五十元
本堂曾達材 本堂王錦吉 本堂鄭修安 本社鄭北 本社吳耀 本社王墻 馬公王國珍 馬公吳清明 馬公陳才 馬公豐泉 馬公許鵬 馬公林有美 馬公謝石頭 馬公高天藍 馬公鄭蚵 馬公顏分 馬公吳氏齊 馬公黃朝爵 馬公柴張氏富 本堂鄭氏秋來 本堂許氏蓮葉 本堂郭氏素香 本堂吳氏秋色 以上各壹百元
本堂王成明 本堂施張氏富 馬公陳呂氏腰以上各六十元
本堂薛長明 本堂張楊場 馬公林溪豹 馬公蔡慶 馬公曾雁 馬公葉富 馬公林順恭 馬公周進香 馬公陳國樑 馬公陳彬 本社吳柳 本社吳科 馬公葉自修 紅(木埕)高煥章 紅木埕王天真 本社吳景 本社王李氏奈 港仔(尾)許東木 本社李清泉 馬公黃貞昌 馬公黃王氏糖 馬公洪清玉 馬公黃氏清盆 馬公林高氏勸 馬公葉氏芙蓉 馬公蔡氏牡丹 馬公洪氏秋錦 馬公楊顏氏招以上各五十元
四十元以下本堂王陳氏豆 本堂吳氏桂蘭 本堂郭氏素金 本堂王氏寶桂 本堂張氏素密 馬公吳廊廟 馬公吳廊臣 馬公謝石森 馬公蘇瑞蓮 馬公黃李氏斟 馬公楊黃氏𤆬 馬公陳鄭氏俗 馬公曾氏阿快 馬公蘇氏秀蘭 馬公李進成 馬公郭蔡氏任 馬公鄭氏薛 馬公蔡氏閂 馬公陳氏巧 馬公陳青柳 馬公李仲篪 馬公謝氏架 馬公林氏貴 馬公郭氏惜 馬公李勇 馬公陳氏悅 馬公羅旦 馬公陳氏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總督府為使台人亦具有日本國民之愛國情操和犧牲精神,積極展開皇民化運動。昭和15年(1940)2月11日日本政府公佈改姓名規則,在時勢的壓迫與官廳的慫恿下,吳家於昭和17年(1942)也順應潮流改成日本姓名。 吳萬益的日名為安田麗生、吳萬益之孫吳克文為安田文雄。以安田為姓,是祖籍地同安之「安」字及開澎祖吳田之「田」字所組合而成,以示飲水思源不忘本。 此時,吳克文赴高雄就讀高雄中學。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透過各種政策限制台灣民間信仰。極妙社新善堂自昭和16年(1941)年6月新任觀音佛祖降筆以後,鸞堂的活動也在時局的壓迫停止活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透過廣播,發布終止戰爭之詔書。8月21日吳克文由高雄返澎,乃與祖父吳萬益著手籌備開設鸞堂事宜。9月2日,吳萬益委由吳秀東招集薛中玉等八人學鸞,吳克文任正鸞手。9月15日吳克文學鸞成功,開始施方濟世。 10月20日南天恩主降筆賜號妙新社福善堂,23日正式開堂著造《濟渡新鐘》。妙新社福善堂是極妙社新善堂的復興,吳氏祖孫二人一為福善堂的堂主,一為正鸞手,「功勳」自不在話下。玉帝降旨除了褒揚祖孫二外,連開澎祖吳田之祖父-吳烈經也因吳萬益與吳克文祖孫二人開設鸞堂有功在籍,而為冊封為西瀛之城隍,並擔任《濟渡新鐘》之鑒造總主宰之職。1946年3月9日福善堂第一部鸞書《濟渡新鐘》告峻,書成六卷。 3月15日福善堂聘請昔日一新社樂善堂與聿新社寶善堂正鸞手陳采丹、高子南來西衛宸威殿前宣講勸善。爾後福善堂並明訂每月的初1、初2、初3,11、12、13,21、22、23由吳萬益與吳克文祖孫二人在宸威殿廟前主持宣講,李克順、薛中玉佐之,延續日治時期吳家在地方上宣講勸善的傳統。
郭丕源原名郭生財,其父親為郭健秋,《澎湖縣志人物志》有傳。媽宮東甲於清代出過兩位舉人,鄭步蟾及郭鶚翔。東甲北極殿的楹聯「東方呈秀氣 甲第起文人」,正是東甲文風鼎盛的自我肯定。其中,郭鶚翔與郭健秋(鶚騰)即為兄弟。郭健秋也曾參與一新社之鸞務,郭生財家學淵源,詩詞書法均有可觀之處。其子郭自得日治時期為澎湖廳雇員,二次戰後為澎湖救濟院院長。二次大戰結束,澎湖廳長大田政作再被遣送回國前夕將一只瓷香爐贈與郭自得。郭自得之父郭生財撰有一詩誦其德政:「大賢蒞任喜鳴琴,田父紳商但仰欽;政化經年躬盡瘁,作霖廳長愛至深。」郭丕源為《濟渡新鐘》的校正生,〈卷一〉載有郭丕源親筆之讚頌:
濟川有具兮舟楫同倫 渡登陷溺兮免世沉淪
新開覺路兮援出迷津 鐘鼓時喧兮唤醒頑民
福田廣種兮立德修身 善事同行兮友遍鄉鄰
著作金篇兮美具寶珍 造就慈航兮全賴聖真
(一)著造《濟渡新鐘》諸神職務如下:
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大天尊關
太醫院慈濟真君傳施天尊許
正主席宸威殿真武大帝掌任張
副主席吳家觀音佛祖掌任蔡
總主宰本境主城隍靈應侯吳
新書兼協理鸞務本廟文衡聖帝掌任姚
督鸞務兼施方濟世慈濟真君掌任葉
巡察堂內外兼監理壇務池府元帥掌任蘇
正馳騁池府王爺掌任何
副馳騁吳家文衡聖帝掌任陳
掌理功過句哪吒太子掌任蔣
內外供役正司禮神本廟福德正神掌任曹
走堂使者吳家福德正神掌任方
把門司執旗劍二童子掌任紀 許。
(二)《濟渡新鐘》諸執事務如下:
正堂主總理堂務兼宣講生吳麗生
副堂主掌理買辦兼迎送生吳秀東
副理堂務督唱兼宣講生薛中玉
佐理堂務傳鸞兼宣講生李克順
校正生郭丕源
誦經兼迎送生王成林
正鸞協理堂務兼司講生吳子章
錄鸞生李振鼓號
錄鸞謄錄兼宣講生王錦吉
唱鸞生薛如錦 薛長明
佐唱兼傳鸞幫理副鸞生薛如福 吳耀彬
副鸞兼傳鸞生王重器 陳享榮、副鸞生吳如意 王修明 吳長榮
參校備用生陳采丹 曾達材
謄錄生陳耀星
請鸞兼司香生馬成駒 王從龍 陳守提
司香生王修林 張楊場 王修己
幫理唱鸞生王啟榮 藍成澎
傳鸞効用生陳遙吟
請鸞効勞兼司香生王如淵 王文彬
請鸞兼効勞副鸞生藍長祿 王啟城
請鸞効勞生曾靜肅
外堂宣講生高子南 陳步墀
外堂侯用生鄭修安 吳鼓綗 陳達三 高純元 王國樑 王正言 王成名 王對揚 陳維嵩 吳和平 高自逞 王承基 王有財 李吳氏却 施張氏富 吳呂氏恩妙 吳施氏省 吳李氏兔 李吳氏初 吳李氏紫 吳氏桂桃 王陳氏荳 王吳氏玉 吳氏桂蘭 李鄭氏秋來 高林氏二女 王氏寶桂 王許氏蓮葉 張氏素密 郭氏素香 郭氏素金 吳氏秋色 王氏懇 蕭氏音 陳氏閣
(三) 《濟渡新鐘》的捐助印刷者
二次大戰方結束,民生凋敝、經濟倒退,《濟渡新鐘》完卷出版時,卻獲得諸多名人的贊助支持,反映了吳麗生日治時期在商場與文化界所建立的人脈。包括馬公黃文西(三部)、郭青巖(二部)、西嶼黃格(二部);紀經才、蔡獎、蔡陣、周物格、高雄李漢川各捐獻三百元;鄭大洽捐獻一百五十元等。
就地域而言,除了馬公、西衛、紅木埕之外,尚有文澳、西嶼、鼎灣、風櫃、良文港、珠(豬)母水、東衛、港仔(尾)以及高雄等地人氏的支持。茲將《濟渡新鐘》的捐助印刷者臚列如下:
本堂吳麗生伍部
本堂葉拱明 馬公黃文西以上各三部
本堂李克順 本堂吳有德 本堂吳清華 馬公郭青巖 馬公謝地流 文澳林全仁馬公林旺 西嶼黃格以上各二部
本堂吳秀東 本堂薛中玉 本堂高天來 本堂王國樑 本堂王成林 本堂吳子章本堂李吳卻 本堂葉俊松以上各壹部
馬公洪秀河 馬公郭丕純 馬公郭丕源 馬公郭丕平 馬公紀經才 馬公林澄清 馬公藍鋠鉖 馬公藍鋠西 馬公黃溪河 馬公陳有福 馬公陳慈和 馬公劉武略 馬公鮑再生 馬公蔡獎 馬公蔡陣 馬公顏恭 馬公林楊氏春 馬公高翁氏味 馬公陳氏雪玉 馬公李相 本社郭鈞 本社吳存 馬公鄭陳氏愛 本社高自騰 本社高自教 本社吳硞 陳氏爾 珠母水許清 高雄李漢川 紅木埕蘇清宇 良文劉進利 風櫃顏耀尊 鼎灣周物格 鼎灣洪托 文澳陳瑞柳 以上各參百元
本堂王修林 本堂王從龍 本堂王先宿 本堂李氏紫 馬公許額 馬公陳扱 馬公吳鼓綱 馬公鄭肯徹 馬公鄭氏玉美 馬公林錦村以上各弍百元
本堂王成駒 本堂藍成澎 本堂陳手提 本堂王修己 本堂吳長泰 本堂李振鼓 本堂吳耀彭 本堂王如淵 本堂呂恩妙 本堂吳陳氏省 本堂陳達三 本堂吳捷報 東衛呂石權 本社吳李氏兔 本社李吳氏初 馬公周永昌 馬公邱世昌 馬公保元堂 馬公朱耀 馬公周德 馬公高文理 馬公陳賜福 馬公江明遠 馬公陳氏菊 馬公呂氏枝 馬公鄭朱傳 馬公鄭大洽 馬公劉福順 馬公林黃甲 馬公胡錦釵 本社吳氏葱 紅木埕高成以上各壹百五十元
本堂曾達材 本堂王錦吉 本堂鄭修安 本社鄭北 本社吳耀 本社王墻 馬公王國珍 馬公吳清明 馬公陳才 馬公豐泉 馬公許鵬 馬公林有美 馬公謝石頭 馬公高天藍 馬公鄭蚵 馬公顏分 馬公吳氏齊 馬公黃朝爵 馬公柴張氏富 本堂鄭氏秋來 本堂許氏蓮葉 本堂郭氏素香 本堂吳氏秋色 以上各壹百元
本堂王成明 本堂施張氏富 馬公陳呂氏腰以上各六十元
本堂薛長明 本堂張楊場 馬公林溪豹 馬公蔡慶 馬公曾雁 馬公葉富 馬公林順恭 馬公周進香 馬公陳國樑 馬公陳彬 本社吳柳 本社吳科 馬公葉自修 紅(木埕)高煥章 紅木埕王天真 本社吳景 本社王李氏奈 港仔(尾)許東木 本社李清泉 馬公黃貞昌 馬公黃王氏糖 馬公洪清玉 馬公黃氏清盆 馬公林高氏勸 馬公葉氏芙蓉 馬公蔡氏牡丹 馬公洪氏秋錦 馬公楊顏氏招以上各五十元
四十元以下本堂王陳氏豆 本堂吳氏桂蘭 本堂郭氏素金 本堂王氏寶桂 本堂張氏素密 馬公吳廊廟 馬公吳廊臣 馬公謝石森 馬公蘇瑞蓮 馬公黃李氏斟 馬公楊黃氏𤆬 馬公陳鄭氏俗 馬公曾氏阿快 馬公蘇氏秀蘭 馬公李進成 馬公郭蔡氏任 馬公鄭氏薛 馬公蔡氏閂 馬公陳氏巧 馬公陳青柳 馬公李仲篪 馬公謝氏架 馬公林氏貴 馬公郭氏惜 馬公李勇 馬公陳氏悅 馬公羅旦 馬公陳氏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