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鸞書
-
海靈殿集鸞社兼善堂
-
天恩感世全編
-
卷壹孝部
-
1945
-
馬公南甲
-
天恩感世全編


第0頁 / 共63頁
-
二戰末期,雷依泰海戰美軍重創日軍,日軍節節敗退,海軍幾乎被殲滅。日軍失去海戰能力,設想美軍登陸台澎之際,欲與其在岸邊陣地決一死戰。於是,在澎湖西嶼等地徵調民力挖設許多坑道,並於坑道內貯存食物、武器。《空襲福爾摩沙》一書記載:1944年8月14日美軍第308轟炸大隊於傍晚派遺8架B-24從中國柳村起飛機由於未能發現任何海上目標,於夜間飛往列為預備目標的高雄港投下機上的500磅炸彈。另一架同樣未發現海上目標的B-24,則飛往另一預備目標馬公投下炸彈。這是盟軍首次空襲澎湖。
尤其是昭和19年(1944)10月12日,盟軍飛機初臨馬公上空對停泊在馬公之船團投彈。10月13日盟軍再度空襲馬公之東町、西町及碼頭,馬公觀音亭、南甲海靈殿等馬公寺廟為求安全起見,均將神像暫時遷移至鄉下避難。「安全」成為盟軍空襲澎湖期間鸞堂扶鸞的主題之一。何時美軍要來空襲?到何處躲避?是民眾最關心的話題。1945年8月14日,美國海軍第119巡邏轟炸中隊清晨出動一架PB4Y-2執行武裝偵巡任務,在上午10時10分以機槍和100磅炸彈攻擊停泊在吉貝嶼的一艘機帆船。下午1時50分再以機槍與100磅炸彈攻擊停靠東吉嶼岸上的一艘機帆船。這是盟軍最後一次在澎湖投彈。在長達一年的空襲行動中,建築防空壕,躲空襲幾乎成為生活在1944-1945年代的澎湖人的共同記憶。8月15日昭和天皇玉音放送《終戰詔書》,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戰爭,台灣、澎湖由中華民國接管。
馬公南甲海靈殿兼善堂以中華民國雖然光復台澎,然戰爭剛結束,局勢尚未穩定,恐疫疾流行,乃重請玉旨恩准著書,以求消災解劫:
憶自前清之末,政疲法弛,夷狄寇犯,割地讓耕。台澎歸日,人民受制,宿志難伸。迨至丁丑季夏,中日起戈,戰連列國,殉難斃饑,尸橫遍野。愁結終天,聖神仙佛觸目傷情,會奏天闕,乃使好戰降服,世界平和。本廟甲申(1944)險遭彈劫,幸甲運尚隆,民心團結,奉像西衛,暫駐宸威,攪擾當方,民眾歡迎,鄉耆誠敬,丁(乙)酉桂月齊駕回殿,保得甲中家宅如常,民眾平善,鸞堂復振,濟世重開,但恐烽煙初熄,疫氣將生,晉謁文衡聖主 高明帝君轉奏 天庭著書消劫。叨蒙 上帝恩准臘月望日頒詔奉行,賜顏天恩感世……。
1945年12月15日南天文昌帝君降筆宣讀玉詔,准予兼善堂正式開堂著書,賜名《天恩感世全編》: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詔曰:嗟乎!時至今日,滄桑之變幻也,世道日見其凌夷,人心日流於險惡,故四處降刀劫飛巨災,並諸坎坷。然而善恶之報, 如影隨形,却有天堂地府之分,超升沉淪之别。兹因南天聖帝關卿呈奏,為駐鎮澎湖媽宫海靈殿蘇卿,有慈悲惻隱之心,不忍生灵遭塗炭之苦,故聘代巡督督劉並代巡千歲張李白卿駐鎮殿堂,因同都督劉卿上南天與副部高明聖帝唐卿,請集聚會。爰是具疏奏請爐下弟子陳祥生等殷々勤々,不辞辛苦,虔誠勉勵學就新鸞,施方濟世, 足慰聖神素志。此引導機會,欲挽狂瀾,仰請旨意飛鸞著造新篇,以解消厄運,拯救災黎。如此真心,甚爲可嘉,特此欽准即日奉行,再欽賜照前社名集鸞號兼善,其書顏曰天恩感世金篇,以冀閣澎眾生消災解厄。爾神人等,俱當体天行道,切勿有違厥志。日後功成,各有褒賞。爾其欽哉!
天運乙酉年十二月十五日詔
二次大戰盟軍轟炸期間,不僅海靈殿諸神避難西衛與後窟潭,觀音亭也將神像出火至紅羅罩開蠻寺躲避戰火,觀音亭大士降筆(卷一):「余為世界戰爭甚烈,暫時亦避難,至於先月前使得由開蠻寺而回本寺……。」東甲北極殿也毀於1944年10月盟軍的砲火。北極真武大帝也在《天恩感世全編》降詩一首,欣喜戰爭已逝,未來將充滿希望:
回憶當年彈雨飛 地裂山崩四處危
百結愁雲一旦解 青天白日復光輝
從該詩不難想像台灣澎湖居民對結束異族統治,重新回歸祖國懷抱,期待青天白日的心情,溢於言表。《天恩感世全篇》從此書名亦有感謝天恩結束,消弭災劫帶來光明的未來。
此外,本書中不再以林氏玉、莊氏梅、紀氏呅來稱呼參與鸞堂的信女,而是直接以林玉、莊梅、紀呅等列名,也可以視為對女性的尊重。
(一)著造《天恩感世全篇》諸神聖列左
飛鸞主教督造天恩感世全篇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大天尊關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玉敕本堂正主席南天副部高明聖帝唐
協造天恩感世全篇南天文昌帝君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正馳騁南天關太子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副馳騁南天張將軍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通報司南天主筆童子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副主席掌任文衡聖帝趙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副主席代天府顯德尊王蘇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副主席掌任仁慈菩薩楊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各縣正馳騁代天巡狩康(代任)李(代任)白(現任)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正馳騁本堂中壇元帥
著造天恩感世全篇副馳騁本堂福德正神
本堂濟世施方主掌代天督巡劉
本堂濟世施方督理部代天府大廳爺
(二)著造《天恩感世全篇》諸執事列左
堂主兼總理堂務並誦經生陳瑞雲
副總理兼進茶誦經生李森忠
副總理兼進茶司香生王存林
總校正生王鴻儒
監理内務兼誦經生陳贊高
校正兼付梓生高選青
主内務兼誦經生陳廖昌
唱鸞兼甲組副鸞生鄭能守
監錄鸞兼謄錄生陳致中
主外務兼進茶司香生葉崑河
督唱兼誦經生許榮月
甲組正鸞生王自福
甲組正鸞兼誦經生葉崑山
甲組錄鸞兼唱鸞生廖學章
甲組錄鸞生張伯壎
甲組錄鸞兼乙組唱鸞生廖振達
乙組正鸞生葉國虎
乙組副鸞兼請鸞生顏騰雲
乙組錄鸞兼甲組錄鸞生張聯篪
請鸞生項樑 王清河 王福哲 陳永成
誦經生蔡謙讓 莊位正 葉賜 莊金發 陳財旺 鄭能靜 王財賜 王龍華 王自興 廖睿智 項茂林 項茂松
效勞兼迎送生張庚申 葉拿 洪榜 王自經 藍晚 陳媽和 陳鉏 廖廈 陳謀順 陳東龍 陳有義 王福全 廖聰明 尤文東 林佛持 王文 項炎興 高狄青 葉恩賜 林朝軒 葉修德 陳大約 許忠信 陳財盛
效勞生蔡全成 蔡全源 歐陽勝 蔡宗義 許滋潤 許滋融 項茂源 葉修祿 顏連生 王龍圖 王溫棟 廖天助
誦經信女首列林玉 莊梅 紀呅 曾笑
誦經信女林美人 陳芙蓉 吳送 陳好 陳桂心 蔡圓 吳妹 林有美 林居 葉青 高延 高招 高田 葉金蘭 蔡蔭 陳每 許鸞 陳菊 林春 黃巧 張品 許女 陳報 蔡研 高桑 張姜 洪秋蘭 葉金進 洪金悟 蔡妲 陳惜 林巧 莊碗 蔡梅 莊盆 盧丹 胡山 廖玉 許菊 張笑 林蜜 李斟 葉腰 許尾 吳錦 蔡好 蔡英 黃秀蓮 蕭瓊端 蔡任 薛麥 吳庄 陳腰 蔡牡丹 王番婆 蔡鴦 張春 陳悅 蔡錦貴 林卻 蔡金杯 周綉菊 林賓 歐桃 陳查某 藍修 陳木莉 許卻 王盞 鮑瑞蘭 葉春桃 鄭寶琴 高琴 高硯 吳秀琴 林進賢 陳雀 藍招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