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鸞書
-
出版單位馬公一新社樂善堂
-
書名聖真大會雅集(三)
-
卷期數全一冊
-
開著年代1993
-
出版年1993
-
出版地馬公富國印刷廠
-
封面內容(摘要)聖真大會雅集(三)
封面 / 共90頁
內容詮釋:
民國82年(1993),一新社樂善堂創堂140週年紀念,比照一新社開基120週年紀念,此次一新社依舊舉行酬恩植福清醮,恭迎聖真仙佛降詩140首,集結出版《聖真大會雅集》第三輯一書。此次一新社樂善堂堂慶並無台灣宗教界題字慶祝。本書除了過去一新社重要人物降筆之外,頁69懋靈殿朱府王爺降筆述及興仁扶鸞原由:「吾興仁里原先奉余稱為朱王廟,治光緒三十二年丙午(民前四年)為嚮應一新社恩主以清水改除鴉煙之舉,由本里蔡西發起雕塑聖帝金身奉祀廟中,自是香火鼎盛运至民國三十六年丁亥臘月,承蒙西衛金龍殿福善堂諸善移玉敝鄉指導,開設肇新社普善堂,著造啟化珠璣一書,告竣之日,叨蒙玉旨升為懋靈殿,迄今已改建兩次,廟貌焕新。兹逢一新社盛典,為念昔年緣故,特來慶賀,今夜又見福善堂諸生亦在此效勞,更覺親情之感,余也十分歡喜。祝貴社興隆,兩堂諸生身體健康,事事如意」。興仁里於二次戰後創立肇新社普善堂源自於西衛福善堂與吳克文之協助,並因此由朱王廟改為懋靈殿。
在此之前,1984年9月11日,高雄文化院堂生一行十餘人及斗六福興宮道元堂等18人由柯炎輝先生帶隊來訪,當夜並在一新社內揮鸞。也因這次的交誼活動,柯炎輝於1986年7月26日特地敦聘吳克文擔任易宮文殊院、斗六福興宮、崙背天衡宮、聖一雜誌社、雲宮宏化堂等雲嘉南宗教團體所開辦之宗教理學師資人員講習班講座。 1988年6月20日高雄文化院10餘人再次來訪,12月19日高雄文化院在澎湖與海靈殿、靈光殿、一新社締結為友廟,並交換<發展聖鸞交誼書>,為聖鸞教育世人之工作努力。文化院與一新社諸人第一夜在海靈殿、靈光殿宣講、第二夜前往西嶼竹灣大義宮講道。1989年3月文化院士女團員及桃園明聖道院鸞友20餘人來訪,一新社與靈光殿聯合於真北平飯店招待開歡迎會。 1991年5月基隆市普化警善堂堂主李元吉率堂生五十餘人來一新社獻呈三供禮同結神緣。11月25日至27日,高雄文化院結合澎湖一新社、海靈殿、靈光殿、觀音亭、大義宮、天后宮、城隍廟、中國三清慈善會總會及澎湖分會、桃園明聖道院、中國文化三清殿、水里受鎮宮等宗教團體於觀音亭旁舊體育場為大陸南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屠殺之孤魂,及澎湖縣境近海海域歷年來海難慘歿之亡魂,舉行超渡往生法會,會中並發放馬公市區各級低收入戶生活物品。 一新社諸善信除了與會誦經之外,也捐款二萬元贊助。1993年3月吳克文當選高雄文化院聖賢研究會之監事,吳克文也數次前往高雄參加該會舉辦之理監事會議。
一新社在二次戰爭末期廟宇受創,戰後土地又被徵收充作道路,社產、土地管理不善,從1945年至1963年這一段近20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1963年許真君於西衛福善堂借吳克文之手,希望一新社諸後裔能復興一新社。這除了吳家與一新社有著歷史淵源之外,吳克文個人的歷史意識應是最大的因素。一新社在他看來不僅是「全台鸞務之開基、著造全台首部之善書,以清水解煙毒的神蹟更是神道設教、勸化世人最有利的證明」。在吳克文彈精竭慮的籌畫下,一新社順利的復興,並且在短時間內成為澎湖鸞堂之翹楚,更與台灣的鸞堂寺廟保持密切的聯繫,其功績可以說是超越前人的。能復興頹敗之一新社,甚至於發揚光大,也難怪吳克文於一新社鸞書中重複訴說一新社輝煌之歷史與個人之事蹟,吳克文幾乎已成為戰後一新社的代名詞。民國84年(1995),吳克文過世,一新社也不再有扶鸞著書之舉。
在此之前,1984年9月11日,高雄文化院堂生一行十餘人及斗六福興宮道元堂等18人由柯炎輝先生帶隊來訪,當夜並在一新社內揮鸞。也因這次的交誼活動,柯炎輝於1986年7月26日特地敦聘吳克文擔任易宮文殊院、斗六福興宮、崙背天衡宮、聖一雜誌社、雲宮宏化堂等雲嘉南宗教團體所開辦之宗教理學師資人員講習班講座。 1988年6月20日高雄文化院10餘人再次來訪,12月19日高雄文化院在澎湖與海靈殿、靈光殿、一新社締結為友廟,並交換<發展聖鸞交誼書>,為聖鸞教育世人之工作努力。文化院與一新社諸人第一夜在海靈殿、靈光殿宣講、第二夜前往西嶼竹灣大義宮講道。1989年3月文化院士女團員及桃園明聖道院鸞友20餘人來訪,一新社與靈光殿聯合於真北平飯店招待開歡迎會。 1991年5月基隆市普化警善堂堂主李元吉率堂生五十餘人來一新社獻呈三供禮同結神緣。11月25日至27日,高雄文化院結合澎湖一新社、海靈殿、靈光殿、觀音亭、大義宮、天后宮、城隍廟、中國三清慈善會總會及澎湖分會、桃園明聖道院、中國文化三清殿、水里受鎮宮等宗教團體於觀音亭旁舊體育場為大陸南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屠殺之孤魂,及澎湖縣境近海海域歷年來海難慘歿之亡魂,舉行超渡往生法會,會中並發放馬公市區各級低收入戶生活物品。 一新社諸善信除了與會誦經之外,也捐款二萬元贊助。1993年3月吳克文當選高雄文化院聖賢研究會之監事,吳克文也數次前往高雄參加該會舉辦之理監事會議。
一新社在二次戰爭末期廟宇受創,戰後土地又被徵收充作道路,社產、土地管理不善,從1945年至1963年這一段近20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1963年許真君於西衛福善堂借吳克文之手,希望一新社諸後裔能復興一新社。這除了吳家與一新社有著歷史淵源之外,吳克文個人的歷史意識應是最大的因素。一新社在他看來不僅是「全台鸞務之開基、著造全台首部之善書,以清水解煙毒的神蹟更是神道設教、勸化世人最有利的證明」。在吳克文彈精竭慮的籌畫下,一新社順利的復興,並且在短時間內成為澎湖鸞堂之翹楚,更與台灣的鸞堂寺廟保持密切的聯繫,其功績可以說是超越前人的。能復興頹敗之一新社,甚至於發揚光大,也難怪吳克文於一新社鸞書中重複訴說一新社輝煌之歷史與個人之事蹟,吳克文幾乎已成為戰後一新社的代名詞。民國84年(1995),吳克文過世,一新社也不再有扶鸞著書之舉。